影像纪事 | 马背上的法官 ——记全国优秀法官、前巴雅尔图胡硕法庭庭长 那顺

摄影与摄像杂志社
2022-09-22

摄影:林晓文


英模是一个民族的脊梁,英模是一个时代的坐标,英模是一支队伍的象征。政法队伍是和平年代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奋斗的队伍,是一个英模辈出的光荣群体。


他,经常骑着马背着国徽去巡回审判;他,深耕基层审判事业几十年,始终坚持奋斗在基层一线;他,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用真诚和智慧处理了一起又一起的案件。他的名字早已被当地群众所熟知,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人民法官对人民司法事业的崇高信仰和无尽追求。他,就是全国优秀法官、前巴雅尔图胡硕法庭庭长那顺。


接下来让我们走近那顺,一起了解这位政法英模的故事。


摄影:林晓文


坚定理想信念 忠诚司法事业


2012年,扎鲁特旗法院开始将支部建在庭上,设立基层法庭联合党支部,那顺“自告奋勇”成为了第一任支部书记。他把党建与审判紧密集合,以党建工作推动基层审判发展,在辖区开展巡回审判方便当事人诉讼,开展送法下乡推动基层法治社会建设,开展送法进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摄影:林晓文


坚持司法为民 心系草原百姓


法庭管辖面积8000平方公里,南北长达100公里,农牧民居住分散,交通极为不便,有时为办好一起案件要连续几次往返调解,要赶上沙尘、雨雪天气,草原上的路大多无法行车,只有靠骑马或步行。为方便牧民诉讼,快结案、办好案,那顺提出了“坚持巡回办案,以案划线,排队划片,集中人力携卷下乡,深入牧区、铺点,走一路审一线,就地收案就地开庭”的收结案办法,使便民诉讼驶入了快车道。这种巡回审判模式被总结成“巡、立、调、审、执、教”人民法庭巡回办案模式,在通辽市基层法院中积极学习推广。


2007年,那顺针对蒙古族当事人使用汉语言诉讼不便的实际,开发配置了蒙语诉讼软件,为当事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他时常为到法庭处理问题的困难群众送饭、提供路费,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帮助贫困户实现脱贫增收,在山地草原群众眼里那顺就是一位知百姓冷暖的“贴心大叔”。


摄影:林晓文


忠实履职尽责 传递宝贵经验


在那顺心中,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是天大的事。从事审判事业多年来,他审结案件3500余件,无一件超审限、无一件违法违纪、无一名当事人缠诉上访。他所审结的案件调撤率在95%以上、巡回办案比重超过60%,群众满意度高达99%,他用公正司法的实际行动兑现着对宪法的庄严承诺。


2019年8月16日,内蒙古高院举办“全国优秀法官”那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那顺同志作报告并详细阐述那顺调解法。近年来,扎鲁特旗法院大力开展调解工作,通过综合运用那顺调解法,全院年均调撤率始终保持在65%左右,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保障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摄影:林晓文


严以律己用权 践行清正廉洁


他常常告诫法庭干警,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政法干警,就要经受得起欲望和金钱的考验。要时刻律己修身,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党和人民的重托,对得起宪法法律赋予的使命,才能够承托起胸前的法徽,心中的天平。他对家属子女要求十分严格,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诱惑考验,他始终坚持做人原则,珍视人民法官荣誉。


摄影:林晓文


无私奉献大爱 发扬马背精神


2009年,那顺同志被通辽市委市政府评为使用蒙古族语言文字诉讼先进个人,2011年被内蒙古高院评为全区优秀法官、被通辽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2012年被内蒙古高院授予“办案标兵”称号,2014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被通辽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最美通辽人”,2016年1月,被内蒙古高院评为“全区优秀法官”,4月荣登全国“政法英模榜”,同年6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被内蒙古高院授予一等功,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官”。2015年3月,通辽市中院作出全市法院系统向那顺同志学习的决定。2016年,那顺先进事迹被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教育台合作栏目《法治天下》拍摄成年度党建专题片《老那来了》在中国教育频道法制栏目播出。2017年,被评选为内蒙古自治区“十大法治人物”,2018年1月份,那顺受邀参加了央视1套《欢乐中国人》节目“了不起的中国人”专题节目录制,讲述自己的法官经历。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超级大V法院行”活动,对那顺先进事迹进行了深度报道,“马背法官,正是御风‘播法者’”系列报道累计传播达1.2亿次,充分展现了人民法院良好形象。2020年5月,共青团中央举办“让青春为祖国绽放”网上主题团日活动,自治区高院拍摄的五四精神传承有我,争当新时代马背法官的《马背上的法官》短视频在团日活动上播放,书写了扎鲁特旗法院年轻干警传承马背法官精神,寻找新时代属于自己的“马背”故事。


长期工作在基层,那顺照顾家庭和家人的时间比较少,组织上也曾多次考虑调整他回院机关工作,但他总是难舍与基层群众的感情,多次婉言谢绝。那顺法官把最深沉的爱奉献给了国家和民族,奉献给了社会与群众,奉献给了他的法官事业。



摄影:林晓文


继续发挥余热 谱写奉献之歌


2019年,那顺庭长退休。虽然离开了巴雅尔图胡硕镇,但他依然奋斗在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第一线,现在的他,是扎鲁特旗人民法院嘎亥图法庭的一名特殊调解员,那顺庭长充分发挥自身熟悉法律法规、调解经验丰富的优势,选择继续扎根基层,发挥余热,为他心系的群众和热爱的家乡谱写奉献之歌。


摄影:林晓文


个人简介


那顺,男,61岁,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中共党员,曾任扎鲁特旗人民法院巴雅尔图胡硕法庭庭长。曾荣获全国优秀法官荣誉称号,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十大法治人物”、全区优秀法官、办案标兵,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


摄影师:林晓文


《摄影与摄像》杂志

图文:林晓文

编辑:李严

责编:郭超

主编:刘喜文


版权声明


《摄影与摄像》杂志微信公众号所使用的

文章、图片和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

请标明联系本杂志社开通白名单。


摄影与摄像杂志社 联系方式

公众号投稿邮箱:syysx2020@sina.com

杂志咨询热线:17812088025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摄影与摄像》杂志(月刊)创刊于1995年2月,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市场刊物,是我国第一本同时涵括摄影与摄像内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刊物,现已对接万方数据库,可评职称。《摄影与摄像》杂志是一本具有学术品质的市场期刊,读者群为影视行业人士、高校师生、热爱摄影的旅游人士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人士等。这是一本以实用技术、实践经验和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主要内容,图文并茂、寓教于乐,使广大读者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能够真正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大众月刊。《摄影与摄像》杂志推崇最新数码影像技术,愿将现代科技及其应用及时介绍给广大读者。



主办单位: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

编辑单位:摄影与摄像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1006-4788

国内统一刊号:11-3625/TB

邮发代号:82-683 国外代号:6214-MO

开张页码:大16开160页


分享
自由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