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中
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首席专家、
国家电影局原局长,一级导演
Q&A
Q:请您谈一下参加本次2022年度“中国龙奖”的感受?
刘建中:与往届中国龙奖相比,本届参选影片总体质量有所提升。科普系列的影片占比较多。记录、展现大自然,以及表现人和自然关系的影片让我印象深刻。这类影片有极强的教育意义和科普意义,教给人们如何去适应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这很符合环保、可持续性发展的大方向。
本届参赛作品有很多相关大自然的优秀作品,比如珠穆郎玛峰、青藏高原的科学考察影片。这类影片录制、制作难度大,时间跨度很长。从影片呈现角度来看,影片内容将科学知识和科普知识讲解得很透彻讲,特效呈现效果也很震撼,传递的内容和能量也非常振奋人心,各元素和技术的叠加提升了影片的整体水准。所以,我坚信,中国龙奖的科普参选影片一定一年比一年更好。
Q:在您看来,科幻影片创作的核心点和关键点是什么?
刘建中:目前来说,中国影视行业科幻作品创作整体相对比较短板。科幻电影是带有科幻色彩的科普片,创作难度比较大。因为它既要将科学道理和科学知识通过影视手段讲述清楚、剖析透彻,又要具备充分的想象力,还要具备极高的艺术表现力和普世美感。
一般来讲,影视作品的想象力呈现和灵感表达已经是很难的议题,而如何将科学知识和科学道理通过科幻、科普的方式呈现出来,将难度提升一级,更加是非常艰难的创作过程。所以目前为止,科幻影片或者科幻科普作品在科幻形象塑造、科幻故事编撰和科幻艺术表达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任重而道远。科幻影片创作在准确把握科学知识的前提下,可以释放更多的艺术想象力,拓宽艺术表现手段和手法,尽可能塑造形象、全面、完整的科幻艺术作品。
Q:请分享一下,您对中国及国际科幻影片的展望。
刘建中:国际层面,优秀成功的科幻影视作品多为故事片,以故事形式演绎的科幻影片具有科普性。相较纯科普影片,科幻影片整体创作难度更大,因为既要准确讲述科学内容,又要带有科幻色彩,将两者和谐有机的结合,难度可想而知。
相对成熟的科幻故事片非常有时效性,能够针砭时弊,通过科幻表现手法将当今人类面临的宏观问题展现出来,比如针对环境保护、气候变暖的话题,通过影像手段记录西藏高原冰川的融化现象,声情并茂地讲述气温上升给地球和人类带来的诸多隐患和重大危机,警示人类在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多做努力,此类科普影片和科幻影片会起到非常积极、有效的提醒作用。
科幻影片帮助世人以全新角度审视自身环境和处境,警示人类在技术、文化、伦理等众多领域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通过科幻影片的呈现方式和表现手法将现实性问题提出,并给予中肯的建议和应对措施,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责任感,这也是科幻影片和科普影片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编辑:宋姝培
责编:郭超
主编:刘喜文
版权声明
《摄影与摄像》杂志微信公众号所使用的
文章、图片和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
请标明联系本杂志社开通白名单。
摄影与摄像杂志社 联系方式
公众号投稿邮箱:syysx2020@sina.com
杂志咨询热线:17812088025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摄影与摄像》杂志(月刊)创刊于1995年2月,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市场刊物,是我国第一本同时涵括摄影与摄像内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刊物,现已对接万方数据库,可评职称。《摄影与摄像》杂志是一本具有学术品质的市场期刊,读者群为影视行业人士、高校师生、热爱摄影的旅游人士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人士等。这是一本以实用技术、实践经验和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主要内容,图文并茂、寓教于乐,使广大读者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能够真正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大众月刊。《摄影与摄像》杂志推崇最新数码影像技术,愿将现代科技及其应用及时介绍给广大读者。
主办单位: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
编辑单位:摄影与摄像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1006-4788
国内统一刊号:11-3625/TB
邮发代号:82-683 国外代号:6214-MO
开张页码:16开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