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访 | 凌立:科普影片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热点

摄影与摄像杂志社
2022-10-26


凌立

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常务理事,

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

工程师 (澳大利亚)


采访视频


Q&A

《摄影与摄像》:请您谈一下参加本次2022年度“中国龙奖”的感受?


凌立:今年是我第一次以评审的身份参与“中国龙奖”。今年参选作品的整体水准令人惊叹,没有想到在差不多三年疫情之后,还能有如此多优秀的影片。我觉得在这种可观的创作环境下,行业从业者们都非常不容易。无论从国内,还是从国际范围,今年作品整体水准明显提高,呈现方式和主旨主题都很理想,所以今年的评审过程很是艰难,评审们有多场激烈投入的专业性讨论,优秀的参选作品多元且丰富,哪个作品都不愿意舍弃。

《摄影与摄像》:2022年度“中国龙奖”参选作品有哪些高光点?


凌立:今年参选作品的高光点主要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一方面,作品所反映的主题、主旨,讲述的故事中涵盖的科技点大多都与时俱进,紧跟国际国内时代热点,很有时效性和现实意义,这是我认为的亮点之一。比如参选作品内容涉及元宇宙、转基因,这些都是当今国内外社会普遍关注、关心的热门话题,而且具有相当强的科普价值。


另外一个亮点是呈现方式和表现手法,本届中国龙奖的参选作品很多用纪录片或故事片的表现手法娓娓道来,将难于搬上荧幕、很难用影像画面呈现的话题以讲故事、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更加具有科普意义,老少咸宜。比如数字方程式这个抽象的科学概念,如何用影像画面加以诠释和呈现是个很关键的问题,本届影视行业创作者和创作团队非常优秀,将这种晦涩、抽象,难以解释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概念清晰呈现,科普价值非常高,科普意义可谓无可限量。

《摄影与摄像》:中国科普视频和科幻影片最大的优势和进步在哪些方面?


凌立:作为评委,我觉得咱们中国制作的科普视频和科幻电影整体水平越来越高,且越来越接近世界国际水准,有些优秀的作品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过国际水准。这有赖于中国繁荣、开放、包容、国际化的大环境,以及高速迭代的科技创新和技术发展,相较于其他国家,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摄影与摄像》:在您看来,科技手段的介入对于科普影片和科幻影片制作的影响和意义。


凌立:本届参选作品所反映和涵盖的科技点成为评审们普遍关注的重点。在我看来,一个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表达的主题,陈述的主旨以及诠释的科技点,这也是科普类影片存在的重要意义。评审们对于这方面达成了共识,即科普影片首先要把自己想要诠释的科技点表述清楚,讲述明白,在这个基础上,呈现方式和表现方法才有进一步讨论的意义。


从整体来看,无论是普通视频还是特效视频,影片的技术水平明显提高,而且国内的进步明显比国外快很多。影像画面随着数字软件手段的介入,整体呈现效果得以提升,创作的画面、呈现的方式、表现的手法相较于数年前有了飞跃性的进步,有很多可圈可点的亮点和精彩高光点,当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进步空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高速发展以及先进数字软件的介入,科普影片和科幻影片整体水平的提升会更加明显。



撰文:张于惠子

摄影:宋南耕

编辑:宋姝培

责编:郭超

主编:刘喜文

版权声明

《摄影与摄像》杂志微信公众号所使用的

文章、图片和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

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

请标明联系本杂志社开通白名单。

摄影与摄像杂志社 联系方式

公众号投稿邮箱:syysx2020@sina.com

杂志咨询热线:17812088025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摄影与摄像》杂志(月刊)创刊于1995年2月,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市场刊物,是我国第一本同时涵括摄影与摄像内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刊物,现已对接万方数据库,可评职称。《摄影与摄像》杂志是一本具有学术品质的市场期刊,读者群为影视行业人士、高校师生、热爱摄影的旅游人士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人士等。这是一本以实用技术、实践经验和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主要内容,图文并茂、寓教于乐,使广大读者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能够真正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大众月刊。《摄影与摄像》杂志推崇最新数码影像技术,愿将现代科技及其应用及时介绍给广大读者。

主办单位: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

编辑单位:摄影与摄像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1006-4788

国内统一刊号:11-3625/TB

邮发代号:82-683 国外代号:6214-MO

开张页码:16开160页


阅读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