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 | 远古走来,一路向西(1886—1936古地图)

2025-09-17


远古走来,一路向西——


人文视觉 文化审美

人文资源体系、文化价值体系、话语表述体系、文化体验生态系统——京西古道从文化认知到价值实践思维闭环。



京西古道,是指北京西山永定河中上游流域,自有人类活动以来,所逐渐形成的古老道路体系。作为北京地区古代交通道路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京西古道东连京城,西出塞外,外接黄土高原与蒙古草原,涉及京城西部平原、北京西山,以及张家口市部分地区,为一条集史前文明、军事防御、商贸物流、民族交往、文化融合,宗教活动、城市供给为一体的多元文化通道。


       

作为京西地区一项重要线性文化遗产,京西古道刻下远古人类迁徙足迹、记录不同民族文化交融历史、反映不同朝代社会风貌、见证北京城市形成与发展。



一、时间轴:京西古道远古走来

泥河湾的盛宴、周口店的足迹、东胡林的炊烟、青白口的石磨、古涿鹿的战鼓、龙门涧的贝币、潭柘寺的钟声、马致远的小令、琉璃渠的窑火、妙峰山的香客、圈门里的马帮......

京西古道历史脉络:发生发展围绕远古人类迁徙、西山防御、城市供给、宗教活动展开。



二、空间轴:京西古道一路向西

京西古道自京城一路向西,左右永定河,跨越大西山,进入怀涿盆地。后沿桑干河、洋河两个不同方向,进入蔚县、阳原及宣化、张家口地区。

1、京城西部平原地区:西城、海淀、丰台、石景山,南下对接太行山东麓大道、京杭大运河等。2、北京西山:门头沟、房山、昌平等京城西部山区。跨越大西山,内连京城,外接怀涿盆地。3、永定河中上游流域:怀来、涿鹿、蔚县、阳原、宣化、张家口。西南对接飞狐陉及晋北地区、西北对接张库大道,进入草原丝路。



   三、人文视觉 文化审美

一段坍缩的古老时空,一路铿锵的光阴岁月,一部行走的人文历史,一场演绎在西山永定河上的文化生态。

京西古道历史悠久、遗存丰富、文化厚重。作为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京西古道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项重要文化遗产,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9848日,京西古道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至今走过27个年头。三十年来,一大批当地及域外专家学者,为之洒下太多汗水,付出太多心血,为京西古道文化研究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领导重视、媒体关注、名人背书、社会参与、打造品牌,京西古道已然成为门头沟区一张金色的文化名片。2012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京西古道被评为“100项重大新发现”之首。20165月,由国际古道网、《旅行家》杂志等媒体,组织一批著名户外、旅游等方面专家成立评审组,京西古道以“最具历史价值古道”,成为首批“中国十大古道”之一。



京西古道伴随永定河流域远古人类活动而产生,伴随北京城市地位上升而发展。它与东方人类起源(泥河湾)产生联想,与“人文三祖”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关联。它是中原农耕文明与草原游牧文明不断碰撞与相互融合的历史见证。北京拥有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北京城的形成发展与京西古道密切相关。



京西古道是千百年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文化资源价值载体,需要从价值取向、文化蕴含、精神品质、时代意义等几个方面去思考,去定义。对于京西古道的文化认知,我们不仅站位要高,而且格局要大,要把京西古道置于更大人文历史的时空背景之下去观照、理解、把握,唯有如此,我们才会发现更多内容与更新价值。同时,京西古道需要在利用中实现保护,古道文化需要在创新中不断发展。保护看的见的,挖掘看不见的以人文视角透视审视京西古道现象存在,去探寻历史意义,进入人文深邃,萃取文化精华,充分利用文化的可塑性,创新塑造时代价值。再有就是讲好故事。京西古道是人走出来的,古道文化是人创造出来的,古道故事必须有人,要有人文关怀。



山水相依,刚柔并济,宽容,持重,坚毅,担当。作为文化遗产线路,京西古道系统整体、遗产点位、依托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边等等,文化价值构成饱满、层次丰富、多维呈现。京西古道既是地区品牌文化资源,更是一项现实价值资源,在其文化挖掘与保护利用方面,我们当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关于京西古道,我们不仅要知道有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是什么,更要知道要什么、靠什么、做什么。前边是文化研究,后边是文化落地,京西古道文化体系构建要包含文创内容,要包括产业促进,这是一个从文化认知到价值实践的思维闭环。

线性文化遗产、品牌文化资源、现实价值资源。为更好挖掘、保护及利用京西古道文化遗产资源,推动古道立法,助力古道申遗,打造跨区域京西古道文化走廊,促进京冀地区社会经济协同发展。

对于京西古道文化建设,构建京西古道人文资源体系、文化价值体系、话语表述体系,打造京西古道文化体验生态系统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长期任务。







一段坍缩的古老时空一路铿锵的光阴岁月一部行走的人文历史一场演绎在西山永定河上的文化生态



分享
自由容器